聯成電腦技術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144|回復: 0

[轉載] 北美館「江賢二:回顧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3-31 11:45: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繼書法大師董陽孜的《行墨》回顧展後,臺北市立美術館最新的大展「江賢二:回顧展」於 3/28 正式開展。在此次展覽中,將會看到臺灣藝術家江賢二從 1960 年代至今、旅居歐美到返臺至臺東定居的創作歷程,超過 200 件的展出作品也反映出藝術家的遷徙移居的生命經驗如何引導其逐步開創迥異的風格與視覺語彙。


55 年的生命歷程,牽動創作的多元流變




不同地區的文化與氣息,在江賢二的藝術創作中留下深刻印記。1960 年代末至 1980 年代,初自學院學成的年輕藝術家遠赴巴黎、紐約。異鄉追尋創作的過程中,藝術創作與生活現實無可避免地拉扯,因而留下許多色調深沉的作品。早年江賢二刻意將畫室窗戶全部封起,在阻絕自然光的狀態下完成畫作。


江賢二 1990 年代返臺期間,意外在過去熟悉的故鄉廟宇遇見不曾留意的創作靈感,作出「百年廟」系列,成為藝術家返臺的第一批代表作。早年旅外期間,江賢二在巴黎創作了「巴黎聖母院」系列。若與回臺所作「百年廟」系列相比,兩者皆運用深沉的畫面捕捉宗教殿堂的精神體驗,藝術家透過藝術性的創作觀點,跨越文化與信仰的隔閡、點亮動人的靈性光源。

江賢二,《巴黎聖母院》,1982 ©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藝術家提供

2000 年起,江賢二的創作續有發展,如往返加州照料親人期間發展出的「銀湖」系列即是一例。策展人形容「銀湖」系列的具體印象與抽象轉化,營造出「如海、如鏡、如雪,亦如星雲」的壯闊畫面,抽象構圖將似寫景又似寫意的景象熔冶於畫面中,讓觀眾彷彿親臨藝術家的心湖,隨著藝術家的心神波瀾晃漾。


江賢二,《比西里岸之夢 15-55》,2015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2008 年江賢二遷居臺東,藝術家的畫布乍然綻放繽紛色彩,創作出「比西里岸之夢」系列、「金樽」系列。定居臺東之後,在金樽海岸的天光、海潮、濤聲召喚之下,藝術家封閉多年的窗終於啟開;如今江賢二開窗作畫,畫面中閃耀出過去時期所不曾見的光彩。藝術家人生流轉於風光逕異的各方,都在其畫布上灌注了創作的能量。


從音樂中「看見」藝術,由古典樂帶來的視覺盛宴




藝術家江賢二從年輕時期就熱愛西洋古典音樂,在他各個系列的創作中不乏向經典樂曲致敬的作品,觀眾在畫面與作品名稱中都能看見線索。諸如巴哈、孟德爾頌、德布西、荀白克等知名古典音樂家和他們的樂曲都曾經是江賢二的創作母題。

其作品畫面中最為人所稱道的色彩層次與不受顏料堆疊影響的透明感,都是藝術家從音樂當中尋得的靈感。藝術家自述:「(我)不知不覺間受這種音色透明感的影響,特別是弦樂那種一層一層交織、音色一層又一層的鋪展。後來我的作品用色也傾向一層又一層的透明感。不管日後我的作品看起來似乎是黑暗的、陰森的畫面,它的色彩一定還是很透明的,沒有混濁不清的感覺。」


江賢二,《金樽/淨化之夜》,2020 ©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藝術家提供

策展人王嘉驥談起藝術家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形容他是一位「老文青」。古典音樂不只是他從事創作的元素,更是他日常生活的精神養分。本次展覽 209 展間展出最新創作《金樽/淨化之夜》,採用立體結構回應早年向荀白克致敬畫成的《淨化之夜》,神秘的旋律呼應了當年藝術家充滿「虛無、悲愴,失落與找尋」的年輕心境。如今,相隔 55 年作成的新舊作並呈於一室,在作品的對話之中看見江賢二對藝術無盡的探索與始終如一的初衷。展場在藝術家的巧思之下響起樂音,引領觀眾沉浸在視覺與聽覺的多重美感體驗。





江賢二,《金樽/秋》,2019 © 臺北市立美術館及藝術家提供


台北市立美術館


本篇文章轉貼來源自:https://www.damanwoo.com/node/93786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Archiver|手機版|聯成電腦技術論壇

GMT+8, 2024-10-13 22: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