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覺得工作很痛苦?為什麼訂了一堆計畫最後都半途而廢?每天這麼努力的意義何在? 你可能常常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無法達成理想中的樣子。真正的問題不是你付出的還不夠,而是「努力」的方法和心態不正確,這也許比毫不努力更糟,因為你付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最後得到的結果和不努力的人卻沒什麼差別。 不想白費心力,想重拾對工作和生活的熱忱,請牢記這些觀念: 一、不要設定「短程目標」第一個錯誤就是給自己「要努力學英文,兩個月之內要考到多益 XX 分」、「結婚前要瘦下 10 公斤」這類有 deadline 的目標。起初你興致高昂,但事實上, 短期計畫很容易因為「時效有限」而讓人在目標達成後立即喪失鬥志 。 努力了兩個月好不容易考到理想證照,那麼兩個月後你就不再念英文嗎?減了 10 公斤重美美的辦完婚禮,那婚禮過後就沒有維持身材的必要了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容易陷入「設定目標 → 目標達成 → 打回原形」的無限迴圈裡。因為你的努力都是短暫的、間歇式的,時效一過就失去動力。 如果你打算學習新技能,就要明白任何技巧都必須每天反覆演練才不至於退步;如果你下定決心要控管體重,就把維持健康體態當成一種永遠不能拋棄的自尊。 二、拋棄「自我獎勵機制」「瘦下 10 公斤後,就去吃頓大餐吧!」、「工作那麼累,發薪日一定要去百貨公司血拚!」 預先設定「努力過後的犒賞」也是一個天大的陷阱。就像父母試圖用糖果、玩具讓小孩乖乖聽話、認真讀書一樣,起初也許很有效,但獎勵機制的缺點和短程目標很像,就是 成就達成後,往往空虛感緊接而來 。何況人是會彈性疲乏的,小孩會長大,糖果玩具很快就沒了吸引力;大餐吃多了,再高檔的美食也讓人索然無味。 這裡的意思並不是不要對自己好,而是不要把「犒賞」當成努力的終極目標;你當然可以去百貨公司血拚,但你認真工作,最終目的應該是更美好的人生願景。 如果能把「努力」內化成常態,一種潛意識的自覺,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獎勵你也會去做 。 三、努力,但不「用力」你今天上健身房揮汗如雨運動 3 小時,走出健身房時看看鏡中的自己,身材會有什麼改變嗎?絕不可能。但如果你堅持每天上健身房做點輕鬆的鍛鍊,持續一個月、兩個月、幾個月下來,成果想必顯而易見。 同樣地,你今天好好刷了 20 分鐘的牙,接下來 20 天不刷牙,牙齒會變得怎麼樣呢? 努力絕對很重要,但在短時間內用力過猛,會讓我們迅速失去熱忱,工作、運動、學習都是如此。「努力」就跟刷牙這個生活習慣一樣,只需每天做一點,時間一久自然顯出價值性 。 四、最重要的一點,學習「容忍不安」如同那句古老的俗諺告訴我們: 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靠時間醞釀而成 。 TED 頂尖演講者 Simon Sinek(賽門西奈克)在他著名的演講《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中提及:這個世代的課題是「耐心」,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包含工作成就感、自我成長的喜悅、對生活的熱愛與信心,以及各種精熟的技能,都需要時間來養成 。 而培養的過程總是複雜、冗長而充滿挫敗與困頓,於是難免產生焦慮和不安。 但若我們任憑這些擔憂蒙蔽自己所有的感官,我們將無法察覺自己每天微小的改變和進步 ,於是你更加焦慮,陷入惡性循環,最後索性放棄。 不想在原地打轉,就要試著與不安共處,把眼光聚焦在更遠的地方。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8/03/28/make-your-efforts-meaningfu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