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不再只是生活與倫理的勸世名詞,近期更是企業界火紅的關鍵字,擦亮業績就靠這一味了。企業無不努力探尋到底什麼是同理心,又要如何訓練?
同理心有多火紅,看企業界和媒體的報導就知道。富比士雜誌形容這是「無價而寶貴」;就連
蘋果公司都把「同理心練習」放入培訓手冊;有「嬉皮資本家」之稱的維京集團創始人理查•布
蘭森更不認為同理心這說法老派,他認為「這是關鍵」。
其實企業界已經發現,同理心文化,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中,可以為公司創造出不少正面
效應,包括整體向心力、內外部業績的提升、公司品牌形象的飛躍,以及客戶品牌忠誠度的
加強與鞏固。
同理心、同情心,不是和企業追求獲利的宗旨矛盾嗎?錯。哈佛商業評論認為:「這是一個
從上到下都適用的硬技能。」
同理心被當做重要工具,特別在7成的人都表示對工作沒有熱忱的現代,同理心特別好用,
善解人意的客服可以創建客戶忠誠度,善解人意的主管將得到員工敬重。
市場上對於同理心相關的訓練無處不在,講直白一點,基本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
地為他人設想。
通常我們會以為:如果經歷過,自然就比較能夠了解正在經歷的人的感受。然而事實是:
已經度過難關的人,通常對正在遭受相同境遇卻無法正確處理的人最沒有同情心,甚至會有更苛刻的批評。
在一項連續兩年以上的研究中,觀察並分析成年人的同理心模式,發現當人們被要求跳幾
近結冰的密西根湖裸泳時,克服恐懼完成跳水的人,對本來就躲在後面不願跳水的人沒有任何意
見,卻對一個本來要跳,但是最後怯步了的組員冷嘲熱諷。還有曾遭受霸凌,但是最後反抗成功
的青少年,對那些反抗不成功或是未曾反抗的可憐蟲,表現得冷漠。
會有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人們往往記不起困頓時,情緒困擾的真實強度,其次,他們已經渡過
了難關,將此苦難視為人生必經的考驗。因為抱持著:「我不記得當時有多困難了」、
是過來人」這樣的心情,導致同情心和耐心降低。
我們都知道同理心思維可以被訓練,它創造了信任,產生力量,激發團隊的合作,讓團隊的關係
保持潤滑。
但是要如何訓練,並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麼簡單。過去同理心的商業訓練,是以主管向員工分享
過去經驗,以此循序漸進灌輸觀念。
然而,現在該有的訓練,更著重以傾聽者的角度,不要一直強調自己過去的經驗,先以傾聽、
關心,而後再給予犀利、理性的分析。例如:當一個員工酗酒時,主管可以做的,並不是以自
身的經驗教訓對方,而應該數據理性分析,讓員工了解分析結果,並自行評估是否值得等方式來進
行幫助。
「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這樣的方式,對於理解他人的困難,以及創造關懷同理的企業文化並
不是那麼容易。「同理心」確實是一個複雜的硬技能,一旦企業達到這樣的水平,你將會看見它
的效益無比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