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推薦好書: 《儉樸創新》/作者:納維.拉德築、賈迪普.普拉布/吳書榆譯/2016年1月29日/天下文化出版 文:蕭瑞麟(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劣勢中,少即是多的創新!
儉樸創新多半來自比較不富裕的國家,而兩位作者出身印度,自然很能理解。儉樸並非極簡,極簡是花大錢想出內斂的奢華設計,儉樸則是在窘迫中找到創新之路。儉樸創新運用聰明巧思,將有限資源拼湊出無窮價值,印度話稱之為「宙格」(Jugaad),法文叫做「隨創」(Bricolage),意思是用隨手捻來的智慧,化腐朽廢物為神奇資源。而我,則管這種劣勢創新做法為「少力設計*」。 儉樸創新經常聽到的例子有:以陶土製成不用電的冰箱;用腳踏車動能幫手機充電;將簡易濾水器放進吸管,讓非洲部落的小孩可以喝到淨水。「以少勝多」(use less for more)是儉樸創新的核心精神,本書更歸納出六項法則。不過,書中的專業解釋,對一般讀者來說可能較為生澀,容我在這裡為大家重新解讀一番: 不多不少,剛好就好
儉樸創新首先要傾聽使用者的聲音。了解使用者的痛點,就能精準知道他們需要哪些功能,也可以讓創新剛好就好。例如:印度的手機使用者不需要複雜的設計,只需要簡單的接聽功能;也因為手機通常是家族共用,所以電話簿必須符合「多人一機」的設計。 聚少成多,分散同夥
儉樸創新要避免「集中」與「大量生產」的思維,學習槓桿別人的資源,像是分散生產、物流、服務等。這樣才能靈活運用自己的資源,同時活化別人可能閒置的資源。 少用多留,循環則優
儉樸創新要建立產品回收的機制,讓資源回收,讓垃圾變黃金。因為顧及環保,所以可以少用一些資源、少做一點維修,進而減少麻煩,也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少力美德,資源廣澤
儉樸創新要改變顧客浪費的使用方法。例如:煮一杯咖啡可以不必燒一整壺水;去IKEA買傢俱可以共乘汽車;遠端醫療可以讓病患自己先行部分診斷。讓顧客看見浪費,鼓勵他們開始節約,是儉樸創新改變使用者鋪張行為的最佳做法。
少少宜產,多多益善
少點自戀,敵手更豔
書介: 資源有限,創新機會無窮。儉樸創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讓我們一起運用儉樸巧思,邁向用得更少、做得更好的機會時代! 短時間×低成本×零浪費 「儉樸創新」是一種「用最少資源創造最多價值」的能力,一方面要創造出更高的商業與社會價值,一方面又要盡可能節約日益短少的資源。在這個「稀少的時代」,西方企業面對的壓力與日俱增。因此,儉樸創新是個能改變大局的經營策略,而且不只是策略,更是一種新的心態——將資源限制視為契機,而非負債。 本書是作者研究歐美與日本等各行業的儉樸先鋒後,歸納出的最佳做法。書中內容涵蓋製造、零售、金融服務、醫療保險與教育,帶領讀者一窺已開發國家裡受惠於儉樸創新的企業內部。像是安泰、富士通、奇異、葛蘭素史克、培生、百事可樂、雷諾日產、西門子與聯合利華等企業,都努力在組織的骨血中嵌入儉樸流程,以及更重要的儉樸心態。
本篇文章來源自 : 天下雜誌
|